早產兒除了受到死亡威脅,還伴隨著早產而來的各種急、慢性問題。一旦發生早產,不但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,更是家庭社會沉重的負擔。
寶寶需接受各種大小治療,父母要負擔龐大醫療費用,更得承受沉重的心理壓力。

所以預防早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!

希望每位懷孕的媽媽,可以利用已知知識,盡量減少早產發生,只有充分瞭解造成早產可能之因,才能夠避免寶寶早產。
請跟著我一起往下閱讀,提早對於早產開始進行基本的認識吧 ~

 

 

1.何謂早產?


早產是指懷孕週數滿20週,但未滿37週的生產。
20週之前稱為「流產」
37週以上才算「足月」

 


2.早產的發生率


已開發國家早產發生率大約是5〜10%,其中美國和台灣大約是11%,歐洲是5〜7%。發展中國家早產兒的發生率高達25%!
需要注意的一點是,台灣早產的發生率大約是11%
因此10個媽媽至少1個早產(所以機率很高喔)
而且,早產的發生率約佔所有懷孕的5~10%
卻佔所有新生兒死亡原因的80%
也就是說,大部份新生兒死亡都是因為早產。

早產伴隨而來的各種急、慢性問題:
呼吸道疾病如:呼吸暫停、呼吸窘迫症候群、慢性肺疾病,
約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。
其他的早產兒合併症如:高黃疸血症、敗血症、開放性動脈導管、壞死性腸炎、後晶體纖維化導致失明,或顱內出血所遺留的神經傷害及腦性麻痺等……。

 

3.如何減少早產機會


目前尚無法確定引發早產的原因,就臨床上的觀察與過去文獻資料,
較易早產的族群有:
-    較高齡孕婦或青少年孕婦
-    社經地位及營養條件差
-    抽菸喝酒、藥物成癮、過勞
-    不良生活習慣
-    體重過輕或過胖
-    懷孕間隔時間太短胎次過於密集
-    相關病史如:曾發生早產、子宮頸閉鎖不全、子宮曾接受過手術。
-    懷孕合併多胞胎妊娠、前置胎盤、羊水過多或過少、子宮畸形、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、早期破水。
-    胎兒異常,如:染色體異常、先天性畸型、胎兒過大或生長遲緩。
-    孕期感染,如:泌尿道感染、腎盂腎炎、急性腹部病症(闌尾炎、膽囊炎、卵巢扭轉等)。


不過,並不是每個早產媽媽都是屬於這些族群,那麼該怎麼知道是否可能早產呢?
以下告訴大家幾點可能發生早產的徵兆:

 

 

4.早產的徵兆


-    宮縮:每小時有好幾次
-    破水:陰道流出清澈透明水狀液體
-    如月經來時的腹痛及腫脹感
-    腹部有下墜感或陰道有壓迫感
-    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
-    下背部持續性的酸痛


發生早產前常會有類似下腹脹痛或下墜感,像月經來時的疼痛或腰酸、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出血,這些都應該要特別注意,
有一種更需要特別小心的是單純腰酸表現,不痛則已一痛就要生產的症狀。
若您遇到這些警訊,應該儘速就醫,在就診後除了聽從醫囑服用安胎藥物,更應臥床休息,切忌到處走動。

 


5.預防早產,可以做什麼樣的運動?


一般孕期仍可緩和活動以維持身體體力及肌力,有助於日後生產的過程。
懷孕前有在運動的媽媽,孕期仍可維持運動習慣,但強度需衡量自身體力。
若體力及身體狀況許可,瑜珈及游泳都相當適合,有助於加強肌力柔軟度。
但是若是一般大眾泳池,最好有人陪伴,以免推擠滑倒發生意外。
孕婦運動避免壓迫腹部,運動時間也要控制適宜。有時過量過多過劇運動反而可能引發早產現象,所以有氧舞蹈飛輪運動在懷孕期間都不太適合。
懷孕之後身體容易疲累,媽媽必須衡量自身體力,隨時注意是否有宮縮現象,並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,
勿從事過份勞累的活動(久站久走、上下樓梯、洗衣拖地也易引起宮縮)。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
更多關於早產文章點這裡 ↓
早產的三大警訊(子宮規則收縮、出血、早期破水)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懷孕 生產 早產 預防
    全站熱搜

    慈心醫療團隊CM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